與陽澄湖大閘蟹一樣,奧灶面是昆山飲食文化的代表,是昆山歷史、豐富物產(chǎn)的象征。好客的昆山人,總是用奧灶面招待來賓。家里有了喜事,也常常以請客吃奧灶面來慶賀。四面八方來的客人,不管身份如何尊貴,只要見到奧灶面,臉上頓時流露出歡喜的神色。奧灶面的出現(xiàn)并非偶然,它是從水鄉(xiāng)美食中粹取精華,提煉出紅油、湯料以及爆魚、鹵鴨,在爐灶上組合成為一種既普通又奇特的面食。在文化的意義上,奧灶面正是濃縮了魚米之鄉(xiāng)的精華。
昆山有一個流傳很久的風俗,一旦家里有了喜事,諸如孩子考上了大學、搬了新房子、評上了職稱、加了工資、生了兒子等等,就去當時的奧灶館買一疊大紅的面票,給親戚朋友們送去。面票上印著一個醒目的雙喜字,讓每個拿到面票的人,都能分享喜悅。這體現(xiàn)了奧灶面的平民色彩。所品嘗的那一碗奧灶面,便愈加蘊義深長。昆山地處江南魚米之鄉(xiāng),歷來氣候溫潤,環(huán)境安寧,生活富庶。人們的主食是米飯,面條僅僅是副食,是點心。正因為是點心(行內(nèi)稱白案),人們就更加講究面條的制作。這種以面粉和水搟成、軋成纖細的長條,下在沸水里,略等片刻,撈起后放進備好湯汁的碗里,端上桌來,成為早餐理想的食品。它制作簡易,食用方便,卻讓人有柔順滑爽、鮮美酣暢的口感,而且回味無窮,富有營養(yǎng)。一碗紅油爆魚面,一碗白湯鹵鴨面,是再普通不過的點心,任何人只要花上幾元錢,都能前來品嘗。然而,它卻凝聚了好幾代人的汗水和心血,與多少人的命運緊緊相連。上百年來,奧灶面沉浮起伏,幾經(jīng)風雨。在昆山老百姓的心目中,它不僅僅是一碗面條,一份點心,它是昆山的名片。與昆石、并蒂蓮、瓊花一樣,奧灶面也是昆山的一個寶。